张朝臣与琵琶的不解之缘  
   
   
 
 
     
 

张朝臣与琵琶的不解之缘

 

 

    在姜屯镇张坡村有这样一位老人,他叫张朝臣。虽然已是年逾六旬的老者,仍从早到晚坚持劳作,而且每天还要抽出三四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弹琵琶、拉二胡、唱柳琴戏、动手制作各种乐器。痴迷琵琶几十年间,他把玩起琵琶相当专业,经常和老伙计们一起分享乐器带来的快乐。他常说:“俺要把琵琶文化传承下去,用琵琶弹奏出更精彩的人生。”

 自学成才
  琵琶是他一生至爱

  
  六十年前,有一天,张朝臣跟着父母走亲戚时,看到村子里有人搭台唱戏,从那时起,他就对琵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一发而不可收。记忆里,他经常追着唱大戏的演员各个村子跑,就是想亲手弹一下那把吸引他的琵琶。
  “小时候就是喜欢琵琶,那个时候和现在的小孩子学琴不一样,俺是无师自通型,全靠自学。”张朝臣说,当年,父亲攒了一年多的钱,才给他买了把琵琶,从认五线谱到研究各类指法,他全部靠自学,而且越学越投入,弹奏琵琶就成为了他这一生最大的爱好。
  日子一天天流逝,张朝臣对琵琶的依恋也越来越强烈。“也不知那把琵琶跟了自己多少年,只记得那时候都到了娶妻的年龄,我还是抱着那把琵琶舍不得放下,而且兴趣大得很,干完农活回到家,晚上一个人坐在院子里,脑子里还不断回荡着乐谱,手一痒痒就弹起来,只有这样,心里才踏实。”张朝臣笑道。
  张朝臣的妻子张马氏告诉记者,她当年嫁到张家,就是被张朝臣弹奏的琵琶声吸引了。“俺支持老张弹琵琶、玩乐器,他能从中收获快乐,也能给我们全家人带来快乐,有时他在家里弹,俺就跟着唱大戏,一家人在一起别提多幸福了。”张马氏说,张朝臣为了练琵琶,两只手上全是茧子,有时手指都磨出水泡,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。
  
  
动手制作
  许多乐器被人收藏

  
  除了喜欢弹琵琶外,张朝臣还特别痴迷发明创造,自己制作了许多琵琶。其中,最让张朝臣老人得意的,是他制作的琵琶被许多老伙计收藏。
  张朝臣说,琵琶靠弦来弹奏,弹起来很吃力,于是,他就想像着把琵琶进行改造,自己动手制作琵琶,弹起来比一般的琵琶要轻巧许多。
  “制作琵琶的板材都是我自己到河南当地选的,同样是梧桐树制成的木板,唯独河南当地的最适合做琵琶,而且音质特别浑厚。”张朝臣一边用刻刀修木板,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些材料的优劣。
  十几分钟后,张朝臣就熟练地将琴弦装上了,抱着琵琶在一旁试起音来。他一边弹一边唱,一旁围观的老伙计们也拿起手头的乐器伴起奏,几位老人有眼有板地唱了一段,乐器声此起彼伏,吸引了不少村民拍手叫好。
  “俺今年83岁了,别看俺比张朝臣大,他还是俺的老师哩。”家住姜屯镇赵坡村的孔祥征老人笑着说,他也十分喜欢琵琶,几年前跟张朝臣学习弹琵琶,如今已经可以独自弹奏许多曲目了,一有时间,他便到张朝臣这里学艺,两人共同探讨技艺。   
  
  
免费授课
  希望把琵琶传承下去

  
 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,如今张朝臣在琵琶的演奏技艺上有了很大的提升,弹奏起《昭君出塞》《塞上曲》这样有点难度的名曲也可以信手拈来。除了自己喜欢弹奏之外,张朝臣如今最大的心愿就是尽己所能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。
  “现在会弹琵琶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,很少有小朋友在学习。”说起这个来,张朝臣显得有点落寞,“其实琵琶是很好的乐器,在民乐合奏当中是一种重要的补充,而且音色优美。”
  如今,张朝臣的琴友已经有十几人,他打算成立一个唱班,免费教授别人弹奏琵琶、拉二胡、敲大鼓、唱柳琴戏等技艺。
  “有时在电视节目上看到别人弹琵琶,心里就特别兴奋,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民乐、关注琵琶,将这种传统乐器的美好传承下去。”张朝臣说,民乐需要传承,也需要发扬,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传播者,让更多人了解琵琶、喜欢上琵琶。  

 

 

转载自《滕州日报》记者 冯清芳 实习生袁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