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旬老人痴迷音乐八十载  
   
   
 
 
     
 

九旬老人痴迷音乐八十载


  今年95岁的黄启元老人,家住张汪镇葛村,年轻时就酷爱民乐,拉二胡、弹三弦、吹葫芦丝都不在话下,闲暇之余也喜欢研究乐器的构造。“我从11岁开始学乐器,自己编谱子,长大后就查阅各种书籍,利用农闲时间制作乐器,尤其是做葫芦丝,是我最拿手的。”黄启元一说起乐器,满脸的自豪。

 

 


  痴迷音乐 自制乐器
  
  “我打小就对音乐很痴迷,无论是什么曲子,只要听上一两遍,我就能把曲子记个八九不离十。然后再躲在一边偷偷练习,久而久之,自己对乐器也有了别样的情感。”黄启元说,自己上小学四年级时开始跟着老师学乐器,在他的恳求下,父母用多年的积蓄为他买了一把葫芦丝,至今,他都把这把葫芦丝当作宝贝一样珍藏。
  “这可是我最亲近的伙伴,虽然它已经遍体鳞伤,但是发出来的声音依然好听,丝毫不影响音质。”黄启元满含深情地摩挲着这把葫芦丝,陷入深深的陶醉。
  老人说,他一听到音乐,就满身轻松。小时候没有钱,只能借老师、同学的乐器把玩,长大后,积攒的钱都用来买乐器了,他对每种乐器的构造几乎了如指掌,于是就学着自己制作乐器。
  “这把葫芦丝是用一把坏了的竹笛改造的,这也是我制作的第一把乐器。”老人说。
  
 
 收集曲谱 即兴创作
  
  除了痴迷民乐、制作乐器外,老人还特别喜欢收集各种曲子。对于喜爱的曲子,他会全部手抄下来,订成一本本谱曲集,老人也会经常用自己的方式创作音乐。
  “我写的曲子你们可能看不懂,我是用自己的谱曲方法,这些数字和符号就是代表了高低中音,吹奏起来也很容易。”老人从一摞谱曲集中随手抽出一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数字和符号,还有各种直线、曲线、波浪线、三角、四角符号等,这就是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谱写的曲子。
  听着老人吹奏自己的曲子,时而如激流般充满热情,时而如春风般满是暖意,给听众一种发自内心的舒适感。“爷爷对创作的热情不亚于年轻人痴迷游戏,只要他老人家来了兴致,往往半夜也会起来即兴创作。”老人的孙媳妇刘良蒙说,她刚嫁过来时,看到爷爷创作曲子,满是好奇,她既是爷爷的“粉丝”,也是爷爷的朋友。
  “和年轻人交流,才能收获更多新鲜东西,才能更有利于创作。”老人笑着说,他虽然已是95岁高龄了,但是骑自行车、爬山等活动都难不倒他,而且通过这样的运动,也让他的思维更加灵活。
  
  
初心不改 快乐相随
  
  孙子和孙媳妇都是老人的徒弟,他经常教导徒弟说,学习一些简单的乐理是学习乐器的第一步,其次是学习者要有一定的悟性,而且要勤快用心。
  “爷爷的口风琴是自己学的,没有人教他。对于任何一种乐器,只要爷爷喜欢,保准能自学成才。”刘良蒙说,老人目前住在张汪镇老家,天气好时,他就会骑着自行车来市区住上几天,为儿孙带来一些新作,空闲时吹奏一番。
  老人每天出门时,总要背个布包,里面装着竹笛、葫芦丝、口风琴、竖笛、二胡等乐器,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,就随地演奏,把快乐留给大家。
  “我痴迷民乐80多年,说不上行家,也算是个明白人,我要趁着还有精力,把这些技艺传下去。”老人说,他不想让这些乐器失去光彩,想把自己的吹奏和制作技艺,传授给更多爱好乐器的人。

转载自《滕州日报》 记者 冯清芳 实习生 袁  萌 文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