抄书养生乐晚年
来源:滕州在线
刚退休那年,整天除了遛弯儿就是看电视,心里总觉空荡荡的,寂寞无聊。一天,电视讲述明代大学士张溥年轻时抄书苦学,我顿生效仿念头,即刻找出纸笔,照一本《名人名言》抄起来,不到1小时就抄完3张。拿起来仔细端详:久不动笔,字迹有些趔斜,但整页看还是规范工整,让人心舒意爽、乐趣油然。
从那天起,我每日都要抄上几页。有一天,老友来访,他看了抄页,说:最好按古籍版式抄,然后装订成书,既规范又有收藏价值。在他的启发下,我买来宣纸,到印刷厂切成大16开,打上红框竖格,这回抄完再看,果然素气雅致、古色古香。拿给孩子们看,他们高兴地叫道:“老爸太伟大了,要是抄出一部书,可是一笔财富啊!”我知道这是鼓励,但想,百年之后,抄本如能保存,虽谈不上经济价值,却是不可替代的纪念。
于是,我开始系统地抄起来。为防总抄一本书枯燥、单调,我将《红楼梦》和《唐诗宋词》两部古籍轮换着抄。抄写中,最烦恼的是抄错字、错行,出了错一整页就前功尽弃,时间长了也找到出错根源:是意存杂念,精神不集中造成的,所以每天抄书前,我都要先平心静气,清空意念中的繁杂,脑、眼、手协调,呼吸平稳自如,凝注笔端,犹如轻舒缓移地打“太极”,在宁静愉悦中心随意走,墨流神韵。
每日抄书,深深感受到“抄”更是学的过程,以前读过几次《红楼梦》都一目十行,如今边抄边品味,才慨叹这部巨著把生活描写得波澜起伏,情节逼真细腻,人物活灵活现,悟出作品的丰厚内涵和博大精深。那天夜深,万籁无声,我静静地抄写《唐宋诗词》,意念随诗作的境界跌宕,时而沉浸在苏东坡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”的巧妙比喻中;时而慨叹岳飞“仰天长啸,壮怀激烈”的爱国情怀;时而为李清照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的巾帼豪迈击案称绝……一连几天,情绪都沉浸在诗情画意中。
《唐诗宋词》抄完,装订成上下卷,请一位爱好书法的老友题写“书名”,他翻阅一阵,说:“抄得非常工整,就是字缺少章法。”听了这话,我顿有所悟,第二天买来硬笔书法字帖参照临摹。不久,我的硬笔楷书、隶书也写得有模有样,一年多后,还在全市硬笔书法比赛得了二等奖。
抄书,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,近4年时间,抄完了70多万字的《红楼梦》、近10万字的《唐诗宋词》,翻翻自己装订的“书”,品味抄书的时光,不但苦中有甜,累中有乐,对养生也大有益处,这几年我没进过医院看病,每次体检全是“正常”, 抄书不但锻炼了脑力、腕力和指力,还养成了涤烦净虑的心态,祥和淡泊的意境,“抄”出了一种兴趣所在、精神追求和养生方式。